Amy Buzz

Loading...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2014臺北藝術節 西夏旅館 0907



以下資料來源 2014 台北藝術節官網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tw/FilmContent.aspx?ID=412

創作社劇團 西夏旅館.蝴蝶書
駱以軍45萬字史詩文學鉅作
魏瑛娟330分鐘魔幻寫真劇場
你的閱讀方式 決定了你的命運
劇場編導魏瑛娟結構最龐大,格局最恢宏的劇場創作
國藝會第四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

台灣重量級小說家駱以軍的長篇小說《西夏旅館》,
以華麗奇詭的文字、結構繁複的敘事,
將尋找國族身世的漫長旅程填入名喚「西夏」的旅館。
《西夏旅館.蝴蝶書》
則是劇場編導魏瑛娟的「台灣夢」創作計劃首部曲。
擅長以偷龍轉鳳、巧笑倩兮之姿
幽默玩轉政治、歷史、性別等硬題材的魏瑛娟,
將駱以軍這本極度施展「說故事幻術」的小說一分而二
—以陽、陰兩冊「蝴蝶書」概念,
從原著中「殺妻」、「救父」主題
延伸創作出對應的角色及「尋母」和「相機出草獵取台灣之光」的新情節。

魏瑛娟並邀集十多位跨域藝術家共同參與,
以「寫真劇場」概念平行創作,
結合戲劇、寫真、影像、音樂、聲響、燈光、空間裝置、拼貼、物件等藝術元素,
在劇場中與文學進行一場繁複的立體對話。

創作社劇團
創作社成立於1997年5月,
由一群臺灣資深劇場編導、戲劇學者、藝術行政及媒體工作者所組成。
有鑑於現代劇場與社會文化脈動息息相關,
創作社強調劇場原創精神,
致力原創劇本,探索新的劇場美學風格,嘗試不同的創作組合方式。
有別於臺灣其他戲劇團體,
創作社的核心成員包含多位編導創作人才,
也因此,劇團作品更精彩體現臺灣現代劇場的多元美學創意。
成立17年間,
創作社製作演出了包含劇團核心成員紀蔚然、周慧玲、魏瑛娟、黎煥雄,
及客席導演符宏征、王嘉明、劉守曜、傅裕惠、呂柏伸、徐堰鈴等資深劇場創作者
及年輕編導楊景翔、馮勃棣、詹傑、吳瑾蓉的作品。
高品質的創作與製作,使得創作社的作品多年來屢獲獎項,
並獲得觀眾、藝術界、學界和媒體的高度肯定。

製作團隊
創作社第23號作品
國藝會第四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
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
製作演出:創作社劇團、紅色制作所
製作人:李慧娜、魏瑛娟
編導/策展:魏瑛娟
小說原著:駱以軍
主演:莫子儀、趙逸嵐、邱安忱、徐灝翔、梅若穎、黃采儀、李易修、
謝俊慧、王靖惇、朱安如、劉廷芳、崔台鎬、楊登鈞、賴玟君
現場歌樂:海馬樂團(徐灝翔、邱彥凱、林宗翰、莊佳綺)
舞臺空間創意:王孟超
影像創意:陳宏一、章芷珩
音樂創意:陳建騏、徐灝翔(海馬樂團)
聲響創意:曹源峰、王逸勳
燈光創意:黃諾行
服裝創意:YIRI ARTS STUDIO
宣傳照服裝造型:Xuan-wu Lai
寫真:魏瑛娟、陳宏一、陳又維、唐健哲
裝置創意/平面設計:黃子欽
布/空間裝置:角八惠
即時影像導播:李國豪
舞蹈創意:余彥芳
影像製作:紅色制作所、空島設計工作室
影像協力:Waterfall
照片版權:陳又維、黃子欽

場地:松山文創園區多功能展演廳
演出時間長度:
上集(陽本)演出長度150分,含中場休息15分。
下集(陰本)演出長度210分,含中場休息15分。
周末上下集合本演出,中間約有兩小時用餐時間。

以上資料來源 2014 台北藝術節官網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tw/FilmContent.aspx?ID=412

2014臺北藝術節 官網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tw/index.aspx
2014臺北藝術節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Arts

以下資料來源 2014 台北藝術節官網
http://www.taipeifestival.org.tw/blogContent.aspx?ID=597
經典即將誕生!!
撰文:賈亦珍

什麼是「經典」?它是你初看悸動不已、再看激情奔湧的戲。
2014年臺北藝術節一齣齣的好戲,就要讓你跟經典不期而遇。

魏瑛娟「臺灣夢」創作計劃首部曲──《西夏旅館.蝴蝶書》
魏瑛娟一直有個「臺灣夢」,她想要做個屬於自己的臺灣史,一個屬於五年級的臺灣史觀,
今年在臺北藝術節做的《西夏旅館.蝴蝶書》,就是一個開始。
「這個作品會帶點奇幻,帶點女性觀點。」
魏瑛娟說:「從80年代開始做社運、學運、婦運到現在,
累積了很多對臺灣的想法,將透過這個劇本寫作重新整理。」
《西夏旅館.蝴蝶書》是以駱以軍《西夏旅館》為發想概念而創作,
「我一直很喜歡駱以軍的書,很多年前就跟他提過,想做他的小說,
不過,那時想做的是《遣悲懷》。」
《西夏旅館》2007年出版,魏瑛娟直到2009年到義大利旅行時才看,
她說:「讀了後嚇了一跳,但很喜歡。」
魏瑛娟想做這齣戲的原因很簡單,「它觸動了我。」她說:
「書裡用西夏旅館來比喻台北,談的是外省族群的過客心態,
我跟他都是五年級生,都對這東西有很深的感觸。」
「我們怎麼看待臺灣?」魏瑛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問大家,問駱以軍,也問她自己。
同為五年級生,可魏瑛娟與駱以軍的「臺灣經驗」完全不同,
因為一個是本省人,另一個是外省人。
魏瑛娟的「臺灣經驗」很白色,「我從小就經歷過那種講臺語被罰錢的白色恐怖。」
她說:「小一在學校還講台語,因為家裡沒人會講國語,爺爺奶奶是講日語。」
她到學校上課時老師講話都聽不懂,還要靠同學用臺語跟她解釋,
但小二規定不准說臺語,就慘了,「外省小孩就罵我笨蛋。」
她說:「 那時的臺灣小孩除了輸在家庭經濟不如外省人外,還輸在語言。」
強迫講國語這件事,讓很多臺灣小孩輸在了起跑點。
「我算例外,因為我功課很好。」
但臺灣小孩拿第一這件事,老師想的卻是:「這怎麼可能?是不是有作弊?」
功課好還得承受這樣的歧視,
她說:「這件事給我衝擊滿大的。當然,長大後可以理解,這是政治跟歷史造成的。」
相對的,駱以軍是外省二代移民,是眷村小孩,
《西夏旅館》是一個從外省人觀點看臺灣的作品,
很有趣的是,物換星移,當年魏瑛娟承受的語言的苦,今天換由駱以軍來承受。
他到中南部叫計程車,卻因為不會說臺語而產生語言焦慮,
「小時候我有『妳怎麼可以不會講國語』的焦慮。」
魏瑛娟說:「現在駱以軍承受的是『你怎麼可以不會講臺語』的焦慮。」
「這樣的焦慮是很不必要的。」
魏瑛娟說:「會形成這種早期外省人瞧不起臺灣人,
現在臺灣人瞧不起外省人或眷村出身的人的狀況,是政治跟歷史造成的不需要的分裂。」
會選擇做《西夏旅館》,也是因為魏瑛娟在看小說時發現:
「啊,原來他(駱以軍)是這樣想事情的。」
「那你知道我們本省小孩是怎樣想事情的嗎?」
魏瑛娟說:「我就想跟他產生對話。」
駱以軍又是男性小說家,很陽剛的人,書寫非常雄性,
魏瑛娟則是女導演,她說:「我覺得我們對性別的思考是很不一樣的。」
在書裡,西夏旅館是男主角幻想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存在,
劇情談到這位外省二代的男性,
殺了本省籍太太,把太太頭割下來,帶著頭逃亡,
可是到底有沒有殺了老婆,也不知道,
「像夢一樣,所以小說很複雜,很不容易閱讀。」
魏瑛娟說:「裡頭反映很多很典型的外省二代的焦慮。
家的焦慮、國的焦慮,以及性別的焦慮。」
「整個編劇策略是分上下半場,
上半場整個脈胳是從《西夏旅館》出發,下半場是開始跟他產生對話,
所以我也會虛構一些東西,有些故事,有些題材是《西夏旅館》沒有的。」
魏瑛娟說:「駱以軍人很好,他根本不管我怎麼寫劇本,
他覺得我的劇本算是一個從《西夏旅館》出發的另一個作品,一個平行創作。」
這些細節的改動,觀眾可以從中發現,
這是透過一個女性導演與男性小說家的對話,傳達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看法。
魏瑛娟說:「所以這個製作是很政治的。」
基因混血的問題,在戲裡頭將會不斷提到,
「混血在台灣是很有趣的,每個人身上80%都混了原住民或平埔族的血,
明清時代過來的更是如此,這會不會影響到國土認同?」
魏瑛娟說:「漢是什麼?漢的意義是什麼?蔣介石是大中國意識,漢的沙文意識,
相較於漢,其他的就會被邊緣化,例如,胡人,西夏就是,在台灣就是番仔。」
對魏瑛娟來說,所謂漢是不那麼廣義的,漢就是個威權中心,
比較是個意識型態的定義,漢的霸權主義,漢的沙文主義。
「我不是說漢不好,而是中國人一直有這樣的思考模式,
這些思考是怎麼透過政治手段被教育出來的?」
她說:「從小到大地理課本都只有一兩篇是談臺灣省,其他都在學中國大陸,
這就有點像《西夏旅館》,從男性外省人的觀點,把臺灣當旅館一樣。」
「臺灣人不會把臺灣當旅館,因為家就在這裡。」
魏瑛娟說:「媽媽有時罵小孩時,倒是會 說『你把家當旅館啊?』,
但同樣是旅館的意象,卻不太一樣,臺灣媽媽的角度是這是個像家的旅館。」
也就是因為混血,而產生了臺灣特有種「芋仔蕃薯」,「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現象。」
她說:「面對歷史,面對臺灣的不同面向,
純粹芋仔、純粹蕃薯、以及芋仔蕃薯,他們有什麼看法?
這個製作做出來後,芋仔看了會怎樣,蕃薯看了會怎樣?芋仔蕃薯看了又會怎樣?」
「以男主角來說,他要如何去面對現在在臺灣的自已,
面對他父母走過的歷史痕跡,面對已娶妻生子、有了第三代的自已。」
魏瑛娟說:「這東西更牽扯到未來,你要回中國嗎?你在臺灣出生,卻要回中國?
爸爸回去還有道理,你已經是第二代了,
中國不是家,可你又不把臺灣當成家,你在幹嘛?」
這是歷史造成的悲劇,那這個歷史是誰搞出來的?」
「這是個史詩格局的製作。」魏瑛娟說:「劇長330分鐘。」
劇本初稿是8小時,上百場、上百個人物,但限於預算有限,刪成5個半小時。
劇本寫了一年多,陸陸續續要讀很多資料,她去了西夏,拍了些影像,
書裡提到的一些地方也去了,包括台北、西藏、寧夏、印度加爾各答等。
《西夏旅館.蝴蝶書》並不單純只是一齣戲,它應該說是個平行藝術計劃,
除了劇場演出外,還有「寫真裝置展覽」及「出版品」。
這個計畫的基本概念是「劇場即展場」,白天是展場,晚上就是劇場,
這個空間也可視為是「攝影家圖尼克(西夏旅館主角)的腦袋」,
魏瑛娟視邀請的每一個參與計劃的藝術家都是圖尼克,
都從圖尼克的主觀觀點出發進行創作,以照片為基礎,以「台灣之光」為主題,
將照片與空間、服裝、物件、拼貼、錄像、音樂、燈光等結合,
發揮「寫真裝置」的創意與可能性。
至於戲本身,「故事複雜,所以會用較簡單方式呈現,
如中國一桌二椅的手法,不搞寫實場景一直換景。」
魏瑛娟說:「除了談歷史,還談劇場表演本質,包括虛構、編造、揑造等元素,
以這個來呼應歷史,因為,歷史其實有很多扮演的東西。」
「這齣戲難度很高,要把它搬上舞台很難,大家都覺得我瘋了。」
魏瑛娟說:「但這是我第一次從歷史角度跟我自己對話,我50歲了,該做這件事了。」

更多相關報導請至以下連結,慢慢閱讀
2014臺北藝術節 熱門標嵌 西夏旅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